Skip to content

Zeroplex 生活隨筆

軟體開發、伺服器和生活瑣事

小 縮小字型大小。 中 重設字型大小。 大 放大字型大小。

標籤: Linux

Apache / Nginx 與 PHP 各種搭配方式的效能測試

Posted on 2017 年 8 月 2 日2021 年 3 月 12 日 By 日落 在〈Apache / Nginx 與 PHP 各種搭配方式的效能測試〉中尚無留言

以 PHP 為主的 HTTP server 有很多種架設方式,最傳統的大概就是 Apache + mod_php 來執行 PHP scripts。隨著技術一直在翻新,後來也有了 Nginx + php-fpm 的搭配模式出現,甚至連 PHP 在 5.4.0 都推出了 built-in server。

因公司需要,就順手測試了以下幾種搭配:
  • Apache mpm-prefork + mod_php
  • Apache mpm-worker using mod_proxy + php-fpm
  • Apache mpm-worker using mod_proxy + php-fpm (by unix socket)
  • Nginx + php-fpm
  • Nginx + php-fpm (using unix socket)
  • PHP build-in server
在開始看壓力測試結果之前,先來說一下測試環境:
  • 所有的 HTTP server 除了以上搭配方式之外,其他都使用預設值 (像是不開啟 gzip 壓縮等)
  • 另外壓力測試的 PHP script 內容也很簡單,僅有「phpinfo();」一行
  • 1 core CPU
  • 4 GB RAM
  • 使用 ab (Apache Bench) 做測試
  • ab 中每個 concurrency 固定會發出 1000 個 HTTP request,如 concurrency = 1 時僅有 1000 個 request,concurrency = 100 時,則送出 1000 x 100 個 request。
  • 每次 ab 跑完一次壓力測試,均重新啟動 HTTP server 與 PHP server,以防止使用到 cache。
先簡單做個結論,詳細的壓力測試結果再請大家自行過目:
  • concurrency = 1 時,沒有壓力測試會出現的情況,不過可以把 response time 和伺服器的 CPU、記憶體使用量當作一個基準值作為參考。
  • Apache mpm-prefork 搭配 mod_php 的記憶體使用量最大,畢竟要 fork 一個 Apache instance 出來就要把 Apache 的 module 也 initialize 出來。小型伺服器不推薦這個方案。
  • php-fpm 即使設定「pm.max_children = 50」,也可以輕鬆負荷超過 50 個 concurrency。比較微妙的是從 htop 看不出 php-fpm 有使用 thread 來同時處理 request。
  • php-fpm listen on Unix socket 的效率比 listen TCP (127.0.0.1:9000) 的效率還要高一些,但是在高負荷的情況下會變得很不穩定,猜測和 OS 的 socket 實作、設定有關連。
  • PHP built-in server 遇到在高負載的情況下表現的不錯,唯獨 log 給的資訊太少,不方便做分析。但也可考慮透過 Nginx proxy 給 PHP built-in server,讓 Nginx 來處理 log。
最後做個廣告,Hackmd 真不錯用,筆記寫完最後還以轉換成 HTML 下載,有夠方便的啦!
Tags:Apache, Linux, Nginx, PHP, 資訊學習

vim 快速使用 sudo 存檔的語法

Posted on 2017 年 7 月 19 日2021 年 3 月 12 日 By 日落 在〈vim 快速使用 sudo 存檔的語法〉中尚無留言

平常改設定檔通常都是「sudo vim xxx.conf」,不過直接切換成 root 修改檔案其實風險還蠻大的,特別是邊喝酒邊改系統的時候 (?)。

倘若不想使用 sudo vim 來修改系統設定檔時,就 vim xxx.conf 即可。雖然沒有寫入權限,但至少讀取檔案內容是沒問題的。

以一般使用者開啟系統擋時,每次做變更都會收到警告訊息「Warning: Changing a readonly file」,表示 vim 偵測到沒有權限變更檔案內容,避開非預期的異動正是避開誤寫的好方法。那當修改完成後需要寫入時,則可以使用以下指令臨時切換成 root 並寫入檔案:

:w !sudo tee %


說明一下上面那一段到底是什麼意思。

「:w」和大家所知道的寫入檔案是一模一樣的,但若後面加上其他指令,例如「:w ! tee」其實就是把預備寫入的檔案內容 pipe 給後面的指令處理,前面這個寫法就是把檔案內容丟給 console 的 tee 處理,所以可以看到 tee 檔案內容輸出到螢幕上 (stdout)。

vim 中的「%」符號代表的是正在編輯的檔案名稱,可以使用「:!echo %」指令看看會輸出什麼資料。若是「vim xxx.conf」則會印出「xxx.conf」;「vim path/to/xxx.conf」則會印出「path/to/xxx.conf」,應該不難理解。

綜合以上幾個撇步,「:w !sudo tee %」的意思,其實就是讓 vim 不要自己更新檔案,而是將檔案內容拋給以 root 身份執行的 tee,並讓 tee 寫入 vim 目前正在編輯的檔案。tee 寫完檔案以後,vim 會偵測到檔案異動並詢問是否要重新載入 (load) 更新過的檔案內容,重新載入以後就可以繼續下一個批次的修改。

Tags:Linux, Vim, 分享, 資訊學習

為 ufw 建立應用程式的 rule set

Posted on 2017 年 5 月 5 日2021 年 3 月 12 日 By 日落 在〈為 ufw 建立應用程式的 rule set〉中尚無留言

以往在 ufw 加入防火牆規則時,都是一條一條新增上去:

ufw allow 80
ufw allow 443
ufw allow 8080
.....

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是之後要維護會有點困難:到底哪個 port 是為了哪一個應用程式開的?

ufw 其實還有其他特別功能,叫做 app list:

zero@zero-x230:~$ sudo ufw app list
Available applications:
  Apache
  Apache Full
  Apache Secure
  CUPS
  Samba

會自動增測,並有預設的設定檔來幫你新增 rule set。來看一下「Apache Full」設定檔到底寫了什麼,打開「/etc/ufw/applications.d/」:

[Apache]
title=Web Server
description=Apache v2 i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omnipresent Apache web server.
ports=80/tcp

[Apache Secure]
title=Web Server (HTTPS)
description=Apache v2 i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omnipresent Apache web server.
ports=443/tcp

[Apache Full]
title=Web Server (HTTP,HTTPS)
description=Apache v2 i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omnipresent Apache web server.
ports=80,443/tcp

預設有三個 rule sets,一個是 port 80,另一個是 HTTPS 的 port 443,亦或二者都開啟。

我們可以依樣畫葫蘆,建立自己的 app rule sets,像是我幫 Resilio Sync 湊出來的 rule set。

你也可以參考 Ubuntu forum 上面的教學,建立自己需要的 rule set。

Tags:Linux, Ubuntu, 資訊安全

修改 grub 開機選單等待時間 (timeout)

Posted on 2017 年 1 月 18 日2021 年 3 月 12 日 By 日落 在〈修改 grub 開機選單等待時間 (timeout)〉中尚無留言

查了很多資料,大多都說是去修改 /boot/grub/grub.cnf 的設定,但新版的 grub.cnf 事實上是電腦自動產生的,不管怎麼改參數,數值都會被覆蓋掉。

正確解法應該是直接修改 /etc/default/grub:

GRUB_TIMEOUT=10  # wait for 10 secs

修改完畢後記得更新設定:

sudo update-grub2

詳細的解說,可以參考 Grub2 – Ubuntu community wiki 上的說明。

Tags:Linux, Ubuntu

grep 時保留前後 N 行內文

Posted on 2016 年 9 月 27 日2021 年 3 月 12 日 By 日落 在〈grep 時保留前後 N 行內文〉中尚無留言

一般 grep 只會將出現關鍵字的那一行文字顯示出來,例如:

johnroyer@box:~/logs$ zgrep 'parse' *gz
2016-02-27.log.gz:[2016-02-27 12:00:35] local.INFO: DOMDocument cannot parse XML: Premature end of data in tag html line 2
2016-02-27.log.gz:[2016-02-27 12:00:36] local.INFO: DOMDocument cannot parse XML: Premature end of data in tag html line 2
2016-02-27.log.gz:[2016-02-27 12:01:08] local.INFO: DOMDocument cannot parse XML: Premature end of data in tag html line 2
....

但有時顯示出來的訊息只是 function call stack trace 的其中一行,單看這一行無法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透過參數「-A」和「-B」來設定保留前後文:

johnroyer@box:~/logs$ zgrep 'Exception' *.gz -A 5 -B 2
[2016-05-29 23:41:22] production.INFO: RuntimeException: https://theinitium.com/newsfeed/
[2016-05-29 23:41:22] production.INFO: DOMDocument cannot parse XML: PCDATA invalid Char value 8
[2016-05-29 23:41:23] production.ERROR: 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 with message 'Invalid host label, check its content' in /home/segm/prod/www-crawler/vendor/league/url/src/Components/Host.php:164
Stack trace:
#0 /home/segm/prod/www-crawler/vendor/league/url/src/Components/AbstractSegment.php(47): LeagueUrlComponentsHost->validate('rss_Content.jsp')
#1 /home/segm/prod/www-crawler/vendor/league/url/src/Components/AbstractSegment.php(39): LeagueUrlComponentsAbstractSegment->set('rss_Content.jsp')
#2 /home/segm/prod/www-crawler/vendor/league/url/src/Components/Host.php(72): LeagueUrlComponentsAbstractSegment->__construct('rss_Content.jsp')
#3 /home/segm/prod/www-crawler/vendor/league/url/src/AbstractUrl.php(226): LeagueUrlComponentsHost->__construct('rss_Content.jsp')
.....

上面的範例是關鍵字前保留 2 行,往後保留 5 行。

Tags:Bash, Linux, 資訊學習

文章分頁

上一頁 1 ... 20 21 22 ... 33 下一頁

其他

關於我  (About me)

  文章 RSS Feed

  留言 RSS Feed

Apache AWS Bash C/C++ Docker FreeBSD GCP Git Google Java JavaScript Laravel Linux Microsoft MSSQL MySQL Nginx PHP PHPUnit PostgreSQL Python Qt Ubuntu Unix Vim Web Windows WordPress XD 作業系統 分享 好站推薦 專題 攝影 新奇搞笑 新聞 旅遊 生活雜記 程式設計 網路架站 網頁設計 資訊學習 資訊安全 遊戲 音樂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