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要回高雄休假,電腦掃毒整理一下。結果連續掃了六小時還沒結束,螢幕打開一看……………!
85% 就已經 120 萬個檔案了,難怪會掃這麼久。
話說我硬碟裡面的一萬個病毒已經被我加密壓縮,不然可能連防毒軟體都一起當掉了 XD
軟體開發、伺服器和生活瑣事
想說要回高雄休假,電腦掃毒整理一下。結果連續掃了六小時還沒結束,螢幕打開一看……………!
85% 就已經 120 萬個檔案了,難怪會掃這麼久。
話說我硬碟裡面的一萬個病毒已經被我加密壓縮,不然可能連防毒軟體都一起當掉了 XD
製作者的話:
這是一部有關台灣電視新聞的紀錄片,內容是我們設計了一些假新聞事件然後誘發電視新聞媒體採訪,成果方面讓我們非常震撼,因為總共有4家電視台分別採訪了我們的假事件,而且在製作過程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電視台的弊端,希望各位能做最有力的見證者!
以前就很討厭電視亂報導的新聞和一些腦殘的記者,現在有人發出聲音了,所以我也該說說我的看法了。
什麼是新聞?
寫程式的人對什麼東西都要來的定義,所以這裡也來定義什麼是新聞。廣電基金會-林執行長:
把所聽到的東西、所看到的東西,用最真實的語言以及我相信的態度,誠懇的告訴閱聽大眾
我看新聞是因為我不可能跑遍地球各個角落,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圈內,得知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所以只好仰賴辛苦在各地的記者們為我們帶來最新的消息,而且這些消息是最乾淨的、最真實的,就像我在現場看到的的一模一樣。但是現在有不少的報導都已經被放入個人的想法或是眼光,使得自己是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看待這件事情,政治新聞就常有這些現象發生。
專業、深度
「記者報導新聞,就應該比觀眾更瞭解新聞。」要瞭解徹底了瞭解一件事情,並且能夠深入淺出的為別人分析這件事,是一件不簡單又花時間的工作。世新大學-吳老師:
以台灣記者搶新聞的專業性,他可能是數一數二,可是如果就報導的深度,一個記者是不是該做的都做了,這點其實就很差
記者該做的事情有什麼呢?首先必須清楚的了解當事人發生的事情,回辦公室後要把採訪的資料整理整理一遍,再來就是要調查整件事情的真實性或是來龍去脈,在完稿之後還必須只是影像編輯人員怎樣剪接所拍攝的畫面等等。這些事情是非常花時間的,但是否每個記者都有做到這些工作?
影片第二個事件「買運氣」中,有位記者十點採訪、十二點就上電視新聞了;另外一個記者更離譜,本人沒有到,只派了攝影師過來拍照之後就走了,至於新聞資料是哪裡來的也不知道。當然「買運氣」這種是情勢不需要什麼查證的,但有必要採訪播出嗎?
有時候記者也會遇到比較專業的一些資訊,例如:某個醫療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技術能藥物,可以使減低癌細胞生長的速度,這些東西並非記者本身的專業,所以記者也只能聽到什麼就報導什麼,甚至要辨認真實性都非常的困難。
缺乏國際觀、國際新聞少
與國外的新聞比起來,台灣的新聞很少會比較各國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例如:台灣新聞會報導總統發表了什麼演說,以及各政黨的反應,但是國外的媒體如 CNN 就還會針對這次演說,去訪問不同國家的相關單位,可能是美國外交部對這次演說的感想以及對應措施等等。
因為少了這層面的報導,使得台灣人民不知道台灣在國際的處境及地位,也不知道不同國家所秉持的一些觀點,所以有點像是井底之蛙,以為台灣展望無窮,卻不知道在華僑的眼裡,台灣正在走下坡。
較多負面的新聞
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政治、娛樂新聞,負面的新聞佔了絕大多數,不是什麼國際走私、槍擊搶劫或是立法院開會打架,不然就是什麼明星批腿等等。新聞是誰在看?從國小學生到老一輩的人都在看,一般人都可以明辨是非,但是有些小孩子不懂事又沒有長輩陪同,或是某些事情經常看到就覺得習以為常,結果電視新聞就變成了非常不好的錯誤示範。
而有些朋友等待器官移植、遭天災需要一個新家,或是模範學生、歌手背後歷經的奮鬥過程,卻被漠視在一旁沒有人知道。還是說能提高收視率、可以讓電視台賺大錢的事情,才有資格在大螢幕播出?
記者採訪、報導
從影片中二個假新聞事件,可以看到採訪時有個相同點,就是使用「引導式」的方式問問題或是要你說出一些想法。引導式的方式就是在問問題時,已經限定了你回答的範圍,不讓你依照自己的方向作答,例如「狗回魂」的影片中,女主角想說心愛的小狗回到他身邊,但是記者會一直把問題往主角對失去小狗很傷心這邊去,這就是引導式問題。
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很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也會使得所得到的答案變的非常主觀,甚至偏離受訪者原本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所見到的新聞是記者自己的看法,卻不是受訪人所希望告訴大家的訊息,那我們何必還要去關心這則新聞呢?
另外隱私問題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若是受訪者要求不上鏡頭,或是要求不公開身份及個人資料,為什麼資料還是會被顯示在螢幕當中?難道他們不知道就因為他們的一個舉動,就可能讓受訪者的資料在數百萬人面前曝光,被恐嚇、被騷擾?甚至因為一個錯誤的報導讓那個人的一生都給毀了?
電視台高層
有些記者可能自己不願改寫新聞內容或是改變採訪的方式,但是因此讓收視率下降,自己也有被炒魷魚的危險,所以只好照著上司的要求炒新聞;有些則是背地裡忍耐著,想等到自己出頭的一天、能夠按照自己方式做事的一天,再來改正之前錯誤的地方。
這些高階主管是怎樣?身為人上人也不知道是非對錯,不懂的以身作則?還是只顧著自己爽,把其他人都拋到腦後去了?
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滿意就要表達出來!不說別人不知道,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遇到不好的新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拒看,當他們發現收視率下降時,自然就會知道需要改進。最迅速的方法就是直接向電視台反應,不管是投書還是電話 CALL IN 都好,當一、二個人反應的時候他們或許不會太注意,但是當有幾千、幾萬人都在反應時,他們不注意也不行了。
不用多說,看了就知道!
上週經教授推薦報名了「青年領袖營」,而且非常幸運的入選了!
今天接到圓桌教育基金會的電話,週六還上班上到現在,實在很辛苦。主要是確認是否真的要參加研習營,順便確認個人基本資料。
另外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會有海外的學長姊回來,所以還問我英文的「聽」和「說」的能力如何?
天啊,我從大一上完英文課以後就幾乎沒有聽和說了,只剩下現在上課的時候會需要看英文文件。我確定我的閱讀能力沒有問題,但是聽和說倒是已經快要消失了吧?
不知道這次研習營,會不會很特別,既然是全球性的課程,我應該好好去學習一下。上完課再來把課成內容整理上來分享。
以下文章片段轉貼於「無限台南」,看完以後你想到了什麼?
一位物理系教授出了一個題目:「如何利用氣壓計,測量一棟大樓的高度?」,標準答案是地面氣壓減頂樓氣壓再依公式即可計算出高度。
有個學生寫了答案:「用繩子綁住氣壓計,從頂樓垂下,再量繩子的長度就知道了」。教授給了零分,學生和教授吵成一團,最後請校長當裁判,校長要學生重新作答,但答案要有一定的物理學的程度。
這位學生思索後,寫了一堆答案,包括從樓頂扔出氣壓計,依自由落體公式計算、測量氣壓計和大樓的影子高度,用三角幾何計算 …… 。校長看了以後問說:「你地底知不知道答案?」學生說:「當然知道,我只是厭煩老師限定我的思考範圍。」
後來大家覺得學校教導考試的能力不足,結果現在全部變成補習班的天下。還記得我同學之前說了一句話:學校一學期交的東西,補習班一個月就搞定了!結果,就這樣,學校變成他們玩樂的地方而非學習的地方。
記得之前國中的時候,誤打誤撞進了資優資源班(簡稱資優班 = =”),國一、二時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差,但是到國三時一樣為了升學率,整天都在考試。
當時如果不包括正常上課時間,一週大約有三次的機會進入實驗室操作,也有拿國中理化科的選修教材出來當實驗教材。除了課本上的東西,還會給我們很生活化的題目要我們自己設計實驗,也就是我們有二週的時間把實驗結果做成報告並且自我檢討。印象最深的是許泰記老師課堂中會變魔術,有些看來似乎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但是解迷以後又發現是幾個簡單的科學原理串接在一起。
有了新的思考方向,做實驗時就會嘗試不一樣的作法,所以大家都很怕我進實驗室……..當有一次發生大爆炸以後 XD
除了理化,數學也是我當時的最愛。一天大概會花上四個多小時的時間在「玩」數學,除了玩遍所有題目解法,還會無聊跑去寫證明,還和別人 PK 證明平方和公式,在完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看誰先解出公式………(我國中是神經病沒錯)
另外,國中最特別的是有「獨立研究」,就是小組自訂題目,用一年的時間作調查做分析,在國二下成果發表會上,把研究成果拿出來給大家看。我當初還把題目定的很大:核能發電廠替代方案!(相信我是神經病了嗎?)
高中看了物理學家-費曼的書:別鬧了!費曼先生 & 你管別人怎麼想。費曼就是喜歡跳脫傳統束縛來思考、處理事情,不過三年前看的我也忘記內容了….. XD
Google 從公司創立前,就已經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做搜尋引擎,創立公司以後也都一直在打破傳統:創新的股票制度;讓公司、客戶、使用者三方都受益的文字廣告方式;讓公司所有人都有 20% 的自由發揮時間,還有幾乎不受拘束的工作環境。
除了 Google ,還有一堆公司都是因為一開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作為,而一炮而紅。像 YouTube 影片分享、7-11 的便利服務等等,太多了我一時想不起來。
又如資訊工程,你若一直都照著別人的方式寫程式或是設計相同的服務,除非你做得非常好超越了世界上幾億的人,不然大概也沒有出頭天。但是如果你發揮創意,做出了以前從來沒有人想過的服務,那不就永遠是第一名了嗎?
So…..不要管別人怎麼想,做自己,把自己的創意發揮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