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ore of Google Chrome
軟體開發、伺服器和生活瑣事
Display with colors:
git config --global color.diff auto
git config --global color.log auto
git config --global color.status auto
git config --global color.branch auto
Or change .gitconfig settings yourself:
[color]
diff = auto
log = auto
status = auto
branch = auto
因為刪掉其中一格以後沒辦法自己設定連結網址,所以只好改設定檔。
打開 C:Path.to.chromeUserDataDefaultPreferences (我裝的是 ChromePlus,位置可能會和 Chromiun 或是 Google Chrome 不一樣),搜尋「pinned_urls」就可以找到設定檔位置。
"pinned_urls": {
"4bcf1f77713bd119077de2a7684d494e": {
"direction": "ltr",
"index": 0,
"title": "書籤名稱",
"url": "書籤網址"
},
......
},
之前和 CA 聚餐聊了不少東西 (其實大部分都是他告訴我,我會的他也都會了 Orz),有 Linux、C/CPP、cmake、Code Blocks IDE 等等,其中比較有興趣的是 SmartPtr 和 ffmpeg 某部份的程式實作方法。
已經很有沒有碰 C 幾乎忘光,先做的筆記以後經驗值到了再來加點數。
SmartPtr
http://www.boost.org/doc/libs/1_41_0/libs/smart_ptr/smart_ptr.htm
以前和朋友討論很久,如果單單使用扭曲、變形、雜訊的方式,以現在電腦的圖形運算能力要破解圖形驗證碼不錯太難。在一次機會下看到一個專門收集視覺錯覺的網站:Optical Illusion Galleries,再加上一個在日本多媒體公司工作的朋友告知,已經有研究想要使用錯覺來使電腦可以計算 2D 圖形來產生 3D 畫面的效果,覺得圖形驗證碼也可以網這個方向嘗試。
人類的眼睛對平面「邊界」特別敏感,所以上面的圖形看起來眼花,但是能很清楚的看到其中的英文字。不過為了製作圖形,在 Phoroshop 裡面開了三個以上的圖層外加一個文字遮罩,要即時產生很耗電腦資源;如果針對這個圖案進行邊緣偵測,說不定還是可以描出大致的輪廓吧。
但是還有很多種錯覺可以善加利用:
圖行在旋轉?
A、B 區塊的顏色其實是一樣的
上個月發現 Plurk 的圖形驗證碼也很有趣:在 Flickr 搜尋工具下區別很大關鍵字,利用搜尋結果的圖片作為驗證工具。
這個作法的好處是完全不用自己處理影像,因為「人」已經全部做好了:影像中的物體辨識、上標籤、定關鍵字 …. etc。就像之前 Google 出的遊戲「Image Labeler」一樣,用人的頭腦來做計算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