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前從新竹到台中一趟,走 61 號快速道路 (西濱公路) 發現不少路段都接通了,但看起來還沒有施工完成,簡單做個筆記。
標籤: 分享
ZenPad 3 8.0 (8 吋) 使用心得
個人的手機一向偏好體積小、待機時間長的款式,主要是接電話、連或事情、收訊息 (instant messaging),好處是攜帶方便、外出不用帶行動電源。但這樣的硬體限制會造成看影片、看小說漫畫不方便,特別是目前大多的電子雜誌,並沒有特別設計給行動裝置使用,僅將頁面掃描成圖片直接出版給行動裝置,字體是不會隨著行動裝置大小不同而自行調整。因此決定買個平板用於一般休閒娛樂。
目前主流平板的大小好像在 10 吋,但這其實和小筆電沒什麼差別,特別是要拿著眨邊框平板時手指只能拿邊角,力矩產生的重量感不輸於小筆電,所以我最後挑了 ASUS ZenPad 3 8.0 的 8 吋平板。
我想開箱文在網路上已經不少了,我就不放照片,直接針對硬體、軟體列出優缺點供大家參考。
硬體
- 處理器:六核心我想大多數情況都夠用了。自己使用 Rayark Implosion 的最高畫質來做壓力測試,遊戲跑起來蠻順的,不會卡畫面。玩一陣子以後平板背版會發熱,但不會有燙手的感覺。
- 記憶體:4 GB,除非同時開很多大型應用程式,不然不夠用的機會應該很少。ASUS 有系統清理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關閉不使用的應用程式並釋放記憶體,這點蠻棒的。
- 內建儲存裝置:32 GB,很夠用,而且另外支援最大 128GB 的 MicroSD 卡。
- 外接儲存裝置:我接 SanDisk Ultra microSDHC UHS-I (A1) 128 GB 記憶卡,讀寫速度蠻快的,不用擔心應用程式存放在 MicroSD 上會跑得很慢 (如圖一)
- 按鈕:ZenPad 上只有三個實體按鈕:電源鍵、音量鍵 x2。按鈕均在機體側邊,摸起來不是很明顯,沒有特別看位置的話有時會摸不到。
- 電池
- 不支援快衝 (Quick Charge, QC),20% 充電到滿約需要 2 小時。
- 在不關閉 wifi、不開啟螢幕的狀況下待機,大約可以撐一週左右。
- 連續看影片 (不是遊戲),亮度偏低的情空下,約可以用 6 小時。
- 螢幕:窄邊框,視覺上蠻享受的,但是要拿平板卻不碰到觸控螢幕就有點難。另外觸控螢幕對接觸移動的動作蠻敏感的,也就是說「長按不放」的操作比較難,這應該是軟體微調上的平衡問題。
- 喇叭:雙喇叭音量大很多。在高音部份表現很棒,但是低音的聲音出不來,特定類型的音樂聽起來會變得很微妙。
軟體
- 作業系統:出廠時是 Android 6,但初始化完成後會收到更新到 Android 7。
- ZenUI:個人第一次使用平板,操作上還不習慣,但 ZenUI 沒有讓我特別想吐槽的地方。
- 設定頁面的選項間隔很小,比較容易按錯。
- 點擊螢幕的振動回饋小,可能平板比較重的關係吧,所以振動起來沒什麼感覺。
- 系統通知列 (從螢幕頂端往下滑) 的設計還不錯,右手滑通知列救出現在右邊、左手滑就出現在左邊。這設計蠻用心的。
- ZenUI 除了一般的版面設計以外,也可切換為「簡易模式」,大圖示蠻適合給老人家使用的。
- 螢幕擷取:同其他 Android 系統,同時按下電源鍵 + 音量降低鍵,可以擷取螢幕畫面。在手機上很好操作,但平板上難度很高。ZenPad 可以在透過設定,將螢幕最底下三個常用按鍵的「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按鈕,設定成長按擷取螢幕畫面,這點很貼心。
Blogger (終於) 支援自訂網址使用 HTTPS
或許這個消息有點 lag,但 Blogger 終於讓自訂網址的使用者可以使用 HTTPS 了。
到管理頁面中點選「設定」=>「基本」,就可以看到 HTTPS 啟用選項:
啟用以後,網站大概會中斷約 10 ~ 20 分鐘,恢復正常以後就會發現可以使用 HTTPS 連線了。
可能有人好奇 HTTPS 憑證到底怎麼生出來的?可以透過瀏覽器的開發人員工具看一下憑證內容:
其實是 Blogger 自己跑去向 Let’s Encrypt 跑認證流程申請的 XD
在 Blogger 開始使用 HTTPS 以後,若編輯器發現網頁中的連結、圖片仍有使用 HTTP (無加密) 協定時會發出警告,我這邊是把 AWS s3 的圖床中間再多加一層 Cloudfront 走 HTTPS,目前看起來費用沒有增加多少 (敝站也沒多少流量就是了)。
再找時間把 Cloudfront 的設定方式整理出來,比想像中的簡單。
VirusTotal 開始支援 Android APK 掃描
在 HackerNews 看到「VirusTotal launches ‘Droidy’ sandbox to detect malicious Android apps」,VirutsTotal 收到 APK 以後最自動在 sandbox 中做掃描:
寒流來襲,讓電腦為你取暖
國外有人用 bitcoin 礦機當暖爐取暖,但其實就算你沒在挖礦也可以開電腦取暖,甚至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BOINC 是個用來做學術研究的開放平台,只要個人願意擔任志工,便能透過個人電腦閒置的時候,借用處理器或顯示卡進行運算,協助研究。研究項目從生物、醫學、數學、自然科學、地球科學,甚至還有尋找外星人的專案,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專案參與,並讓你的電腦協助專案研究。
我主要是跑醫學、藥學研究,使用到 7 core CPU 與 1 GPU,從下圖就可以看到協助研究時會用到大量的運算資源,讓整台電腦熱起來。
與開暖氣相同,參與研究專案讓電腦進行運算,需要付出額外的電費,但可以保證的是這些電費不單只讓房間變溫暖,研究成果也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