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半年前,Hinet 那邊通知有老客戶的優惠方案,我因此升級上光纖 300M/100M,經過一段時間很暴力的測試以後,得到了一些結果。
先講結論:台灣一般用戶根本用不到 300M,有特殊需求再考慮是否要上 300。
軟體開發、伺服器和生活瑣事
現在 Linux 終端機 (teminal) 中的各種說明、操作提示都很人性的翻譯成各國語言,用起來真的很親切 …. 直到你遇到錯誤要上網查資料 XD
將以下幾個參數複製到 .bashrc
檔中,終端機就會全部以英文為主,這樣遇到錯誤訊息要上網查才不會查不到資料:
# put it in .bashrc export LANG=C export LANGUANGE="en_US"
This EPUB version documentation is convert from MariaDB documentation PDF at 2022/04/29. Download MariaDB Server Knowledge Base EPUB here if needed.
ps. document convert by Epubor Ultimate automatically.
上一篇文章,是將 Cloud Logging 下載回 local,不過在扒 log 時發現 json log 其實閱讀難度不低。
從 Cloud Logging 上檢視記錄時,可以發現 MySQL slow query log 會有多行的資料,而 Cloud Logging 則是將將一行記錄轉成一個 json item:
這類資料還是不要轉為 JSON 比較容易閱讀 ….
個人覺得 GCP 後端管理頁面很難操作,顯示方法也不直覺,所以決定把 Cloud Logging 上的資料全部拉回 local 來分析。
首先在 Cloud Logging 上面建立 filter 來篩選出需要的資料,以下範例是篩出 Cloud SQL 的 logs:
接下來透過 gcloud console 來組出命令,主要以 gcloud logging read
開始,在加入上圖的 filter ,最後選擇 log format :
gcloud logging read \ 'resource.type=cloudsql_database AND \ resource.labels.database_id="my-database" AND \ logName=("projects/my-project/logs/cloudsql.googleapis.com%2Fmysql.err" OR \ "projects/my-project/logs/cloudsql.googleapis.com%2Fmysql-general.log" OR \ "projects/my-project/logs/cloudsql.googleapis.com%2Fmysql-slow.log") AND \ timestamp>="2022-04-26T07:00:00Z" AND timestamp<="2022-04-26T20:00:00Z" ' \ --project=my-project \ --format=json > local-logs.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