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人有福了!
有報導指出,日本從綠茶中提煉出的一種物質,可以降低過敏反應!不過綠茶傷胃,腸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綠茶喔。
軟體開發、伺服器和生活瑣事
真希望一天有七十二小時,不然希望我可以永遠不用睡覺。不過聽到我說這句話,大概就知道我是時間管理上面出了問題。
自從大二下碰到教育部的案子以後,除了身體健康狀況一路下滑外,我的成績也跌到谷底,還瀕臨二一危機;現在整個生活作息也亂了,體力和心情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最慘的還是因為很多科目當掉,影響我原本大學安排的計畫,大概也沒有機會推甄什麼研究所了。
會希望一天有七十二小時,是因為我讀的是資訊系,一個技術發展的比學習速度還要快的產業,而且是個有年齡限制的產業。再加上大學學的東西到外面又幾乎用不到,不讀又不能畢業,讓我實在很想要一天多出二倍的時間來碰我要學的東西。餅乾也曾經說過:睡覺是在浪費時間。沒錯,雖然說「休息室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是睡覺時間什麼都學不到而且還有可能退步(把事情給忘了)。
希望年底前可以把事情趕完,包括一堆作業、幾份設計圖和部落格上欠了很久的文章,且希望我感冒快點好。
先了解 IC 封裝廠的製程以及運作方式,藉由其特殊的製程來了解特殊需求,以便之後製作需求文件。
IC 封裝(IC packaging)流程:
名詞解釋:
Wafer Saw:晶圓切割。先將電路已經做好的晶圓放在膠片上(mount on tape),以免切割後會散開沒辦法整理。使用鑽石刀依照 IC 規格切割晶圓(sawing),切割完畢後在用水將切割時產生的碎削清除(cleaning)。
Die Bond:將晶片黏到基底(substrate)並且固定。先在基底上膠(glue dispense),再將經片放置在已經上膠的基底上(die bond),最後將基底連同晶片放到烤箱使黏著劑硬化(glue harden)。
Wire Bond:連接晶片線路。首先將上一步中多餘的黏著劑清除(plasma clean),再將金線連接晶片與「基底上的接點(lead)」。
Molding:注膠。將晶片連同基底放入鑄模中,並將熱固性塑膠注入鑄模中。待塑膠硬化後,就是我們平常見到 IC 最外面那層黑色的殼。
Marking:標記。將注膠完成的半成品,使用印刷或是雷射刻印的方式,將 IC 型號或產品編號印在外層塑膠殼上,方便辨識以及追蹤。
Singulation:單一化(翻譯的不太好)。一般注膠後的半成品還無法使用(圖一)。必須先將其接腳切斷至規定長度(trim),並且將接腳彎曲至規定形狀(form)。有時 BGA 因為多個晶片同時注膠,還必須將他們分割。圖二中的每個鑄模,裡面都包含了九個 chip (3×3)。
圖二
Final Test:最後檢驗。雖然說是做後檢驗、測試,其實在每一個以上每一個步驟都會隨機抽樣,並將樣本做超音波、X 光或是破壞性檢驗,已確保品質以及機器的運作狀態。
Packing:包裝 or 收納。Singulation 後的 chip 體積小且不容易處理,所以通常會裝在盒子裡運送,這樣可以增加工作效率,要追蹤生產線狀況也比較方便。
下週預定進度:
目前很多 DOS、Windows 3.1 時代的軟體,現在幾乎都找不到了。
好在目前還有二個網站,仍然繼續收集、分享這些作品,有興趣的人可以過去挖寶,保證能夠滿載而歸!
我看冬天的最痛苦的事就是晚上洗衣服。
水出來都是冰的,洗沒幾件衣服手就完全沒有知覺了,洗完還要晾衣服,手濕濕的拿衣服到陽台,風在這麼一吹就僵了。真希望有一台洗衣機可以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