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者的話:
這是一部有關台灣電視新聞的紀錄片,內容是我們設計了一些假新聞事件然後誘發電視新聞媒體採訪,成果方面讓我們非常震撼,因為總共有4家電視台分別採訪了我們的假事件,而且在製作過程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電視台的弊端,希望各位能做最有力的見證者!
以前就很討厭電視亂報導的新聞和一些腦殘的記者,現在有人發出聲音了,所以我也該說說我的看法了。
什麼是新聞?
寫程式的人對什麼東西都要來的定義,所以這裡也來定義什麼是新聞。廣電基金會-林執行長:
把所聽到的東西、所看到的東西,用最真實的語言以及我相信的態度,誠懇的告訴閱聽大眾
我看新聞是因為我不可能跑遍地球各個角落,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圈內,得知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所以只好仰賴辛苦在各地的記者們為我們帶來最新的消息,而且這些消息是最乾淨的、最真實的,就像我在現場看到的的一模一樣。但是現在有不少的報導都已經被放入個人的想法或是眼光,使得自己是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看待這件事情,政治新聞就常有這些現象發生。
專業、深度
「記者報導新聞,就應該比觀眾更瞭解新聞。」要瞭解徹底了瞭解一件事情,並且能夠深入淺出的為別人分析這件事,是一件不簡單又花時間的工作。世新大學-吳老師:
以台灣記者搶新聞的專業性,他可能是數一數二,可是如果就報導的深度,一個記者是不是該做的都做了,這點其實就很差
記者該做的事情有什麼呢?首先必須清楚的了解當事人發生的事情,回辦公室後要把採訪的資料整理整理一遍,再來就是要調查整件事情的真實性或是來龍去脈,在完稿之後還必須只是影像編輯人員怎樣剪接所拍攝的畫面等等。這些事情是非常花時間的,但是否每個記者都有做到這些工作?
影片第二個事件「買運氣」中,有位記者十點採訪、十二點就上電視新聞了;另外一個記者更離譜,本人沒有到,只派了攝影師過來拍照之後就走了,至於新聞資料是哪裡來的也不知道。當然「買運氣」這種是情勢不需要什麼查證的,但有必要採訪播出嗎?
有時候記者也會遇到比較專業的一些資訊,例如:某個醫療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技術能藥物,可以使減低癌細胞生長的速度,這些東西並非記者本身的專業,所以記者也只能聽到什麼就報導什麼,甚至要辨認真實性都非常的困難。
缺乏國際觀、國際新聞少
與國外的新聞比起來,台灣的新聞很少會比較各國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例如:台灣新聞會報導總統發表了什麼演說,以及各政黨的反應,但是國外的媒體如 CNN 就還會針對這次演說,去訪問不同國家的相關單位,可能是美國外交部對這次演說的感想以及對應措施等等。
因為少了這層面的報導,使得台灣人民不知道台灣在國際的處境及地位,也不知道不同國家所秉持的一些觀點,所以有點像是井底之蛙,以為台灣展望無窮,卻不知道在華僑的眼裡,台灣正在走下坡。
較多負面的新聞
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政治、娛樂新聞,負面的新聞佔了絕大多數,不是什麼國際走私、槍擊搶劫或是立法院開會打架,不然就是什麼明星批腿等等。新聞是誰在看?從國小學生到老一輩的人都在看,一般人都可以明辨是非,但是有些小孩子不懂事又沒有長輩陪同,或是某些事情經常看到就覺得習以為常,結果電視新聞就變成了非常不好的錯誤示範。
而有些朋友等待器官移植、遭天災需要一個新家,或是模範學生、歌手背後歷經的奮鬥過程,卻被漠視在一旁沒有人知道。還是說能提高收視率、可以讓電視台賺大錢的事情,才有資格在大螢幕播出?
記者採訪、報導
從影片中二個假新聞事件,可以看到採訪時有個相同點,就是使用「引導式」的方式問問題或是要你說出一些想法。引導式的方式就是在問問題時,已經限定了你回答的範圍,不讓你依照自己的方向作答,例如「狗回魂」的影片中,女主角想說心愛的小狗回到他身邊,但是記者會一直把問題往主角對失去小狗很傷心這邊去,這就是引導式問題。
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很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也會使得所得到的答案變的非常主觀,甚至偏離受訪者原本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所見到的新聞是記者自己的看法,卻不是受訪人所希望告訴大家的訊息,那我們何必還要去關心這則新聞呢?
另外隱私問題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若是受訪者要求不上鏡頭,或是要求不公開身份及個人資料,為什麼資料還是會被顯示在螢幕當中?難道他們不知道就因為他們的一個舉動,就可能讓受訪者的資料在數百萬人面前曝光,被恐嚇、被騷擾?甚至因為一個錯誤的報導讓那個人的一生都給毀了?
電視台高層
有些記者可能自己不願改寫新聞內容或是改變採訪的方式,但是因此讓收視率下降,自己也有被炒魷魚的危險,所以只好照著上司的要求炒新聞;有些則是背地裡忍耐著,想等到自己出頭的一天、能夠按照自己方式做事的一天,再來改正之前錯誤的地方。
這些高階主管是怎樣?身為人上人也不知道是非對錯,不懂的以身作則?還是只顧著自己爽,把其他人都拋到腦後去了?
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滿意就要表達出來!不說別人不知道,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遇到不好的新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拒看,當他們發現收視率下降時,自然就會知道需要改進。最迅速的方法就是直接向電視台反應,不管是投書還是電話 CALL IN 都好,當一、二個人反應的時候他們或許不會太注意,但是當有幾千、幾萬人都在反應時,他們不注意也不行了。